伴随着紫金军团与季后赛大门渐行渐远,“核心伤病频出”与“交易流言纷飞”,给勒布朗时代湖人的首个赛季卷来了一地鸡毛。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赛季初半调笑式地“湖人未来二十年门面”英格拉姆,在浓眉闹剧后反而顶住了舆论压力,眼看着就要打出当家球星的风范。
然而造化弄人,渐入佳境的英格拉姆又一次被伤病拦住了去路——深静脉血栓,是个轻则慢慢治疗便可痊愈,重则葬送职业生涯甚至危人性命的病。
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唯有虔心祝福。
然后,让我们仔细回忆一下上个赛季:去年3月份英格拉姆因左腹股沟拉伤导致基本缺席剩余赛季(中间复出两场又遭遇脑震荡),英格拉姆在那之前的11场比赛里打出了当时“堪称生涯最佳”的阶段性表现——场均砍下18.6分5.2篮板5.5助攻和1.1封盖,真实命中率高达61.8%。
十分巧合的是,本赛季从2月份到他因伤报销为止恰好也是11场比赛,期间他交出的数据单则是22.5分6.1篮板2.8助攻,真实命中率59.7%。也被球迷称为他到目前为止生涯最佳的阶段性表现。
除却偶然的伤病因素不可控之外,还有一个现象不难发现:英格拉姆似乎总要经历一个慢热的过程,到赛季中后段才慢慢回暖。
有关这个现象就不免要谈到一个话题,也是本篇我想聊的核心问题:角色
角色之于球队意味着分工。
对于一支具有较强竞争力球队的主要角色分配,大致可以分为:主要核心、次要核心、重要轮换以及一般轮换。当然这只是我粗略的划分,实际情况是您愿意取什么名字分几个档次都没关系,重要的是清楚有区分度就好。
譬如勒布朗-詹姆斯从生涯一开始直到现在都扮演着主要核心,甚至可以说,基本一直都是作为球队绝对权威级别的存在——这是小城市、长期失焦的球队与超凡天赋成长为绝对实力的产物。
当然了,绝大多数NBA球员是没有这种待遇的。因为往往年轻的璞玉所加入队伍中都有一个相对核心级别的队友,抑或是具备绝对权威的教练/管理层。而大城市所在的球队在引援时往往选择多样,对引援的角色定位早有预设。
那么我们接着看看,英格拉姆从职业一开始面临的境况是怎样的呢?
洛杉矶湖人——联盟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豪门,从来不缺星味和优质引援,具备绝对权威的管理层;
年轻球员众多——队内天赋满满,但实际上没有主要核心的存在;
安静的性格以及杜克系——意味着身上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单打独斗”的狠辣气质。
诸多因素的结合,令英格拉姆在生涯的开局就处于任人揉搓的状态,即他的角色并非取决于自己实际是什么样,而决定于球队认为/需要他什么样。
杜克时期的英格拉姆是队内仅次于格雷森-阿伦的二号得分手,身高臂长有射程是最大的卖点。这也就不难理解湖人对他一开始对他的定位——偏无球进攻的防守型侧翼。
毕竟手感柔和射程足够是英格的一大特点,遑论大学时期的他有1/3的进攻是定点接球后完成的,效率同样是联赛顶级;而身材的特点也让他在防守端有很多天然优势,尽管当时还存在横移慢防守端易失位的问题,但我们依旧认为这样的球员更容易先在防守端变得更成熟;而他单挑和发动挡拆的才华,在队内拥有丹吉洛、克拉克森和路威的情况下自然没法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
就这样,在天赋众多的加持下,英格拉姆度过了不温不火的新秀赛季——既没有一个人扛起后科比时代紫金军团复兴的大旗;也没有让人失望到无以复加,毕竟像对抗能力和进攻选择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基本是我们可以预见的,而且英格也在赛季中后段逐渐适应了跑动和在NBA扔进中远距离跳投的感觉。
如果就到新秀赛季结束,不开天眼的我们或许认为这是一个类似乔治、巴特勒以及伦纳德式的成长故事。但实际上英格拉姆所在的成长环境并没有球队老大的存在,而后在17年夏天乔治交易事件中成为非卖品的他,俨然成为球队核心和未来当家的存在。魔术师也在17年7月表示:“我希望他成为球队得分王,这是他的球队。如果英格拉姆新赛季拿不到场均20分的话,我会很失望的。”[1]
无论是魔术师这番力挺和鞭策的言论,还是湖人17-18赛季开局时摆出的“鲍尔-波普-英格拉姆-小南斯-大洛佩斯”的首发阵容,都意味着英格拉姆角色的转变——成为首发中唯一具备外线持球攻击力的球员。
面对角色的转变,他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起码上赛季的开局我们看到的是英格拉姆对球权的消化不良,到了赛程将近过半兰德尔被提上首发,他的效率才有所回升。后来由于克拉克森被交易到骑士以及鲍尔的伤病,英格拉姆又出任控卫打了一段控球前锋的角色——但也并非球权集中由他支配,而是经常和大洛以及兰德尔以及后来复出的鲍尔完成许多跑动切入配合。到最后球队进攻发起者实际上是由鲍尔、兰德尔和英格拉姆共同分担的。
上赛季角色转变的结果就是英格拉姆成为队内第一挡拆手,同时定点接球进攻的比重直接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他的投篮风格也变得更加明确——基本不投三分,同时变得更加热衷于中距离。
接着是本赛季的故事,这支湖人就着勒布朗的到来和一系列的风波,成为联盟最令人瞩目的球队之一。在勒布朗身边打球就意味着聚光灯和关注,更不用说还有洛杉矶湖人的大喇叭播音加持,英格拉姆的一切都会被放大无数倍——包括赛季初的挣扎,垫着步子不协调的强行中距离跳投,大踏步上篮却令人一言难尽的对抗,辣眼睛的罚球;也包括交易风波后的果敢坚决,不惧对抗以及更为精准的投射和篮下终结。
而在本赛季之前,英格角色的再次转变大致也在人们预期之内,毕竟那是地球上最出色的组织前锋,最老道的挡拆发起者、最致命的防线撕裂者之一。配合他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既不丢人,也没什么不妥的。
结果呢?迎来的是一个凌乱的赛季,想靠着多个短工和控球手拼抢篮板疯狂rush推反击的战略构想,被彻底证明了在缺乏空间的环境下甚至没办法找到切入角度。幻想宣告破产,沃顿轮换用人之糟糕也得到了彻底暴露。不仅是英格拉姆,或许球队任何一个人都需要思考一下,自己未来的角色该是什么样的。
赛季初,人们幻想过英格拉姆成为另一个勒布朗标配辅助的全能人物:能提供外线防守,能发动挡拆,能站在侧翼单挑,能传球,能在快攻中自己推进或者快下终结。
当然起码我本人在赛季开始也没有期望他能投三分,所以尽管三分命中率貌似狂跌6个百分点,但实际上场均出手数只有1.8次——也就是十场比赛才能差出来一个的水准。而作为最不魔球的侧翼之一,英格拉姆本赛季整体的有效命中率和输出产量也已经是平均水准之上的了。
赛季中更为明显的进步则是他慢慢不再拘泥于角色定位的放松感,接到球后快速坚决地选择中距离出手或是大踏步突破,快攻中也变得更游刃有余。这种变化是更为硬核的,如果不深究下肢力量出手方式调整等细节因素,那仅仅就是更果决、更准了而已。
作为科比退役后湖人的首个高位新秀,英格拉姆身上寄托了太多湖人球迷的情愫。而角色定位的模糊不清和接连转变让球队对待他的方式并不像一个二号秀的规格,你可以说是队内天赋溢出,也可以认为是制服组犹豫不决,而这些要么是马上会迎来改变、要么是已成定局的事。
就像他在两年前的亲笔信中写道的那样:“从小到大,人们都说我是个安静的孩子,这个标签一直伴随着我……赛场上,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实力说话。”[2]
而我们能做的,或许仅有期待他在恢复健康,延续赛季末段竞争力的基础上获得一个稳定的角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