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9日,首钢俱乐部官宣了大消息:林书豪被汉密尔顿替换“轮休”,球队采用汉密尔顿和尤度的内线双塔组合。消息一出,引起一片哗然。本文认为首钢做了一个并不明智的决定,弄不好将毁掉整个赛季!
首先,林书豪被换动静太大,林书豪作为球队第一核心,在无伤病的情况下被换,会给球队传递出一种不信任林的信号,也会引起球迷的不满情绪;其次,球队目前战绩尚可,此时选择改变球队阵容框架,等于自断手臂;最后,双大外模式在CBA并无成功经验,在季后赛争夺激烈的关键时刻,试验新模式就太激进了。
关键问题是,首钢真的打不了双大外模式。不信,先看吉林的情况。
吉林的琼斯受伤后,为何球队没有补充一个小外援,而是试验双塔模式呢?答案显而易见,吉林队的本土外线球员火力很猛,从数据上看完全可以胜任比赛的要求。
吉林的后场是本土名将崔晋铭、姜伟泽和姜宇星三人担当,3人的后场数据十分华丽。崔晋铭均输出13.9分4.1篮板2.9助攻,完全是本土顶级后卫的水平,这个数据和赵睿基本持平,比方硕和赵继伟的数据要好。“二姜”分别能拿下10.6分2.1篮板1.2助攻1.4抢断(姜伟泽)和9.9分3.3篮板2助攻1.5助攻(姜宇星),这3名球员联合一场比赛能拿下34分。
按照理想化的设计,没有琼斯的存在,他们的球权更多,数据统计的贡献将更大!
但这仅仅是理想化的设计,球队忽略了重要的一点,3人数据统计的亮眼表现,离不开琼斯1个人吸引包夹的火力牵制。换句话说,本土球员空位攻击行,个人单挑对方防线的能力不行,至少和小外援相差甚远!
首钢的方硕和刘晓宇会比上面3人强吗?基本也就是持平。考虑到“双大外”模式下,防守方会高强度压迫本土后卫,让后卫出不了球,实际的情况可能更糟糕。
内线球员由于不持球,加上CBA强调内线支柱作用,双大外模式下的合作就是轮流内线站桩单打,别无他法。
有人说,可以打打牛角和高低位,理论上是不错的,但以CBA球员的战术素养是打不出来的。CBA的实际情况是,真正的指挥型后卫是几乎没有,小外援更多是突破带动型或者完全单打型,本土控卫常规从运球到前场,到找到战术空档需要5秒以上的时间,所以太理想化的战术都是不现实的。
这也是为什么CBA特别喜欢能扎在内线的强力中锋,如哈达迪(年轻时)、约翰逊(青岛)、萨林杰等,能让战术简单化,短平快的解决问题。
方硕和刘晓宇具备一定能力,但和林书豪比起来还是差远了,林书豪持球尚且被逼的不行,两名本土后卫怎么扛得住?
双大外模式下,首钢后卫能提供即战力的就是方硕、刘晓宇和王晓辉。3人中突破能力较强的就是方硕了,他的技术特点是突破急停跳投,能深度撕开防线的能力有限,提供不了林书豪那么多的造犯规次数。刘晓宇更差一点,他突破的效率并不能构成对对方防守的改变。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首钢进攻是24秒的慢节奏打法,就是把球倒给内线,造杀伤呗!首钢原来的防守就很好,如今换了双大外,防守确实升级了,但首钢进攻能拿多少分呢?总不能指望每场比赛都把对手压在90分以下取胜吧?
昨晚,吉林九台农商银行东北虎篮球俱乐部决定更换外援,由多米尼克·琼斯替换丹泽尔·鲍勒斯。琼斯距离被换也不过区区五天,他的回归可谓是火线复出,为何?因为吉林队在琼斯缺阵的时候,难求一胜!CBA季后赛的争夺太激烈了,原本位列4强的吉林队一下子掉到了8名开外。
所以,首钢搞双大外模式,是不是太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