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毫无疑问,姚明之后,中国篮球真正能够称得上殿堂级的人物,非易建联莫属。
只是岁月催人老,当年那个踏着风火轮,尽情展示天赋异禀的运动能力、被弗朗西斯叹为“黄皮肤黑人”的阿联,实际年龄来到了36周岁(此处不赘述),已经无可避免地走入了职业生涯的末期。
良好的自律,加上国内篮球人才的青黄不接,让易建联的个人能力与现时状态,在中国篮坛仍有鹤立鸡群的高度。事实上,如果现在的国家男篮,缺少了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领袖,中国男篮的命运可想而知。
那么,让易建联的运动生涯如何尽可能地保持状态,延长退役时间,这已经不仅仅只是他个人层面的问题。今天,我们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做出深度探讨与客观剖析。
NBA教头中,学院派的代表人物里克-卡莱尔,曾经将35周岁,定义成职业运动员的“下坡时刻”。大意就是,大多数球员在这个年龄,因为肌肉组织中代谢基质的耗竭、代谢产物的堆积、代谢环境的酸化,导致运动肌肉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因此,他的肌肉运动能力必然下降。而缩短运动时间,减小高强度运动量,是延缓运动能力下降的首要条件。
用卡莱尔的话说,“就像一辆行驶公里数超长的车,最好的保养就是少跑”。
在卡莱尔的弟子中,一直打到41岁的诺维茨基,成了整个NBA联盟运动寿命最长的球员之一。卡莱尔曾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过他对诺天王职业末期最大的保护,就是一步一步严格而合理地控制他的上场时间。
无独有偶,终身服役圣安东尼奥马刺的蒂姆-邓肯,当有人向他提问,为什么直到40岁才退役时。他回忆说,在他职业生涯最后几年,他与恩师波波维奇讨论最多的,不是技术,也不是战术,而是关于自己每一场的上场时间。“该死的波波总是说,今天就打到这吧,不然,你这部老车就要抛锚了”。
和他们一样,去年底刚刚被开拓者队裁掉的西班牙巨星保罗-加索尔,运动寿命也来到了不惑之年。加嫂的经历也很能说明问题,过了35岁这个坎,每次回国,西班牙国家队教练组,都要对他进行严格的身体检测。之后,他们会给加嫂制定一个合理的出场时间报告。一向循规蹈矩的加嫂,谈到这份报告时,总是强调,“对我来说,它比食谱和睡眠报告更重要”。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发现,三位球场上的“寿星”,诺天王最后五年的场均上场时间是25.6分钟,邓肯最长,但也仅限于28.4分钟,场均上场时间最短的加嫂,仅20.7分钟。相比较而言,身为混血黑人的石佛邓肯,身体素质更棒,他的球员生涯最后几年的场均上场时间也比较均衡,接近29、30分钟。而另外两位白人球员,尤其是加嫂,场均时间每年都呈明显递减。
我们再来看,在CBA19-20赛季,已经吃36岁的饭的易建联,在疫情停赛前的30场比赛中,场均上场时间是31.3分钟,基本与上述三位处在同一水平线。
但总的来说,阿联今后的合理上场时间,较三位前辈,肯定要容易保证得多。原因如下:
一、CBA的比赛强度远逊于大洋彼岸的NBA。当年正值当打之年的阿联,最后之所以状态每况愈下,跟NBA过于激烈的身体对抗有直接的关系。回到CBA,每个赛季的比赛场次,达不到NBA的一半,且无论是个人身体素质,还是与普通CBA球员的身体对抗,相对而言,阿联都比在NBA不可同日而语。
二、阿联所在的广东宏远,其整体实力较大多数CBA球队要强,很多时候,身为主将的阿联在对阵绝大多数球队时,基本属于打“养生篮球”。举例说明,去年,连同季后赛包括总冠军决赛在内,阿联在全部49场比赛中,场均出场时间只有28.1分钟。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赛季与江苏的季后赛首轮,三场下来,阿联出场时间最高也仅22分钟,典型的兵不血刃。而这种情况,在全联盟无弱旅的NBA,几乎不可能发生。
小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与三位NBA巨星的情况对比,打CBA的阿联依照目前的身体状况,虽然已是36岁“高龄”,依然游刃有余。因为CBA的整体比赛强度,与隔洋相望的NBA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但即使如此,阿联在今后的比赛中,仍需严格控制上场时间。这一点,除了自身要求之外,身兼国家队与广东队主教练的杜锋,如何合理安排阿联的上场时间,有效调节阿联的身体状态,显得尤为关键。他的作用完全等同于卡莱尔之于诺天王,波波维奇之于蒂姆-邓肯。
做为国内甚至亚洲篮坛身体天赋罕见的七尺长人,阿联最初是以能跑能跳、肆虐篮下出道的。
但在NBA,黑白弹簧满地都是,阿联没法占便宜。可是回到国内打CBA,阿联的强壮度基本无有出其右者。加上CBA的内线对抗,不是二流的外援,就是胖瘦如王哲林、周琦这样自律不足的后辈,阿联只要愿意,在篮下完全称得上予取予求。但话说回来,现在在内线为所欲为,不代表将来也能如此,就算是CBA这些年轻内线,大多比阿联要年轻10几岁,要拚身体拚体力,最终年青人都将占据上风。因此,将进攻向外线远投倾斜,是阿联延长运动寿命、保持竞技状态的必由之路。
我们先来看阿联这些年的内外线出手次数:
近7个赛季,阿联的内线强攻与油漆区附近的近距离投篮场均12.5次,而外线的3分投篮,只有较少的2.2次。但不难发现,阿联近框的投篮已经由最高的16.8次,逐年下降到19-20赛季的10.2次。而外线出手次数,也由最初的0.5次,悄然上升到这个赛季的3.2次。
没办法,毕竟阿联的年龄摆在这里,过度地内线强攻,终究是人肉丛中的活计,凭的是身体,靠的是年青,“又费水又费电”,还容易因为过度身体对抗,伤病机率增高。如果另辟蹊径,增加外线出手次数,倚仗身高优势与本就不错的射术,以巧破千斤,阿联终究要少费更多周折,身体也会少吃不少亏。
这一点,阿联一定要向诺天王学习。平心而论,阿联的身体素质应当比诺天王更强一点,而诺天王却能在强人如林的NBA一直打到41岁,有很大程度得益于他在职业生涯末期,越来越偏重外线进攻。看看他的统计:
与阿联同为2米13身高的诺天王,他在外线的出手次数竟然占到了22%,而且他的两分出手,多数采用的都是后撤步“金鸡独立”,而非对力量与垂直弹跳都要求甚高的跳投。所幸,这一招已经被阿联完全模仿,照单全收。
小结:将进攻重心逐渐转移到外线远投,这种转型,对于中远距离投篮越来越稳的阿联来说,并非难事,非常值得期待。
在所有老将必备兵器库中,也许,助攻才是一名大龄中锋摒弃身体弱势、突出智慧强点的终极技能。
说助攻,远的如NBA以策应为主、助攻见长的中锋,迪瓦茨、布拉德-米勒、蒂姆-邓肯等,一数一大把。但其实阿联根本无需舍近求远,他在策应与助攻方面的榜样,其实就是他原来在国家队的师兄巴特尔。
巴特尔是国内少见的40岁才正式退役的高大中锋。从NBA回来,他一直在CBA打到38岁,最后两年才去了低级别的NBL。所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各行其道,巴特尔能一路坚持到不惑之年,更多倚仗的,是他在高大中锋里非同一般的助攻能力。
从年青时代的场均0.8次,到职业生涯末期场均4次左右的恐怖助攻数,2米11的巴特尔,最后简直变成了传说中的“组织中锋”。他在CBA的助攻总数达到了1605次,排在CBA历史助攻榜第4位。而排在他前面的分别是吕晓明、胡雪峰与刘炜这三名纯正的组织后卫。
通常意义上,中锋都是球队的进攻终结者,但巴特尔绝对是独树一帜的中锋,他很早就完成了从内线野兽到组织中锋的转型。当年在邓华德时代的新疆队,有前NBA中锋肯扬·马丁,有国内当时的MVP中锋唐正东,但球队真正的核心就是大巴,凭的就是实质上只有他,才是球队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36岁那年,大巴在与老东家北京的一场比赛中,竟然一场拿下了16次助攻,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那些年,由于年龄太大,大巴无论是力量还是速度都大不如前,但就是这个在场上慢条斯里的组织中锋,不显山不露水地调动全队攻防。对于一名奔四的老球员来说,这绝对就是一种真正智慧型的中锋打法。
小结:两相比较,多策应,多参与助攻,就现阶段而言,仍然是阿联为数不多的弱项之一。从NBA回到CBA的11个赛季,阿联的场均助攻数只有可怜的1.4次。在他余下的职业生涯里,助攻一定是他需要恶补的必修课之一。
记者手记:江山代有人才出,运动场上尤其如此。虽然近年来,中国篮球完美如易建联者确难寻觅,但偶像已近黄昏,他能做的,就是遵循客观规律,尽可能地完善转型,扬长避短。再加上俱乐部及国家队管理层的因势利导,各方努力,在上场时间调整、外线进攻转移及策应助攻补强等三个方面,及时改进、调整、适应、提高,严于自律的易建联定能在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奉献给广大球迷更多更好更精彩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