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8月22日电 位于北京广渠门内大街上的通正国际大厦,近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里诞生了中国男子和女子篮球顶级联赛CBA和WCBA的首个“状元秀”,这在中国篮球联赛历史上写下了重要一笔。然而,略显尴尬的是,首届选秀也就仅此而已,除重庆男篮和和河南女篮之外,其他俱乐部均选择了放弃选秀权。
从当初男、女篮加在一起只有23名球员参选,到最终只有“状元秀”的选秀,成立元年的CBA和WCBA联赛选秀制度遇到了一股“寒流”。
不过,未来倘若相关部门能进一步畅通高校篮球人才进入职业联赛的通道,高校篮球队在训练等相关环节上进一步向着职业联赛靠拢,我们依然对中国篮球选秀“拨云见日”的那一天满怀期待。
不久前,在北京体育大学结束的选秀训练营中,多家俱乐部派出的代表在观摩了参选球员的表现后均表示,这些球员距离打职业联赛还有着不小差距。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与球员的双重身份,让这些年轻人平时缺乏系统训练,无论体能还是技术,有没有比赛任务完全是两个状态,这样的现状显然无法匹配职业联赛训练和对抗的强度。
即便有球队注意到了有潜力的大学生球员,但在好苗子数量有限以及按照上赛季战绩采取“倒摘牌”制度的情况下,自己盯上的好苗子也很有可能在前面就被其他球队挑走,而没有更多球员能进入“法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些球队的选秀热情。正如前来观摩选秀训练营的一位女篮俱乐部代表所说,大学篮球人才基数上的差距,让现在的中国篮球选秀与美职篮和女子美职篮还有不小的差距。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大学生球员参选之于中国篮球联赛发展的意义。过去我们一直采取专业队训练的单一模式,球员从小进入青年队训练,缺乏文化知识学习。具备能力的球员能被职业队选走打职业联赛,不能被挑走的,又因为之前缺乏学习,知识和技能上的匮乏让他们很难在社会立足。
大学生球员的出现,解决了过去“一条腿走路”的问题。这些人既能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在课堂中学习,又会像篮球运动员那样在赛场上挥汗如雨,能用个人能力打动俱乐部的,最终走上了职业球员这条道路。没有获得打职业联赛机会的,也可以靠一纸文凭找到体面的工作,而对篮球那份难以割舍的爱,又会让他们可以在业余时间继续在赛场挥洒汗水。很多参加今年选秀的球员都做了两手准备,即便不会被职业球队选中,他们也可以凭借大学学历,和普通毕业生一样投身人才市场找工作。
有种观点认为,在选秀制度出台后,职业联赛向大学联赛敞开了一扇门,而大学联赛对职业联赛的那扇门却一直是关着的。大学生球员在被职业球队选中后,无法在职业联赛中立足,却又无法再回到大学球队中,这就让一些人对参加职业联赛选秀打了“退堂鼓”。只有大学联赛和职业联赛的通道双方向畅通,才能为这部分球员消除后顾之忧。
正如联赛办公室负责人所说,选秀第一年出现这种情况也正常,选秀制度是“一种积极的培养人才输送的导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篮球选秀如今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未来它还需要针对问题不断进行修补,各相关部门提供配套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