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亚锦赛硝烟散尽,但有关中国男篮的诸多话题还在发酵,其中最让球迷、媒体关心的一个,就是作为本届比赛中国队“最大发现”的周琦,已经进入了NBA球队的视野。
实际上早在周琦参加青少年比赛期间,有关他和NBA球队的新闻就从来没有断过——作为全球最成功的职业体育联盟之一,NBA的球探遍布全球每一个篮球角落,莫说周琦这样已经明显能看出发展潜力的球员,即便是尚未被我们熟知的国内球员,可能都已经被形形色色的球探关注、跟踪。
据报道,周琦已经登上了1996年龄段NBA评出的国际球员排名榜首位,如果参加2016年选秀,顺位有可能在前10之内。
对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在NBA赛场见到中国球员的球迷、媒体来说,这一消息无疑是一阵强心剂,所有人都希望年轻的周琦可以像前辈姚明一样,再次用“最中国”的方式征服这个大洋彼岸的职业体育联盟。
但现实,往往并不像理想那样美好:周琦之前,最被NBA看重的中国球员是王哲林,但从近两年“大王”的发展势头看,明显没有达到各界的预期。诚然,在CBA的赛场上,王哲林依旧是能贡献场均20分的“现象级”球员,但到了亚锦赛,却只能作为替补,其能力也能看出较之易建联、周琦有明显的差距。如此情况下,即便真的进入NBA,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在周琦和NBA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易建联和湖人的绯闻也尘埃落定:易建联拒绝了湖人的邀请,决定继续留在CBA。放在几年前,易建联肯定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要知道,2011—2012赛季,易建联首次回国的时候,就提出将来还是要打NBA,并只和宏远签订了一年合同。但随着后续NBA发展并不顺利,易建联逐渐放弃了远走他乡的念头,而是决定留守广东。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球员、球迷、媒体其实都被NBA的光环效应迷乱了双眼,认为只要有机会前往NBA,就要千方百计赴约,其他一切因素都是浮云。但随着NBA近些年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篮球世界趋近,我们自己本土的CBA联赛也搞得有声有色,“闷头进NBA”的声音已不再强烈。放在以往,易建联拒绝湖人而留守广东的故事或许会引发大规模讨论甚至声讨,但现在,大家已经趋于理性。
现在的NBA,其实更像整个篮球世界的一个环节,它当然还是最高水平的代表,但未必适合所有球员。易建联的经历证明,自己可能不太适合在NBA发展,但未必不是好的篮球运动员,亚锦赛MVP的奖项已经证明了一切。
因此对于周琦以及更多像周琦一样的年轻中国球员来说,如果各方面因素许可,条件成熟,自然可以,也应该去NBA锻炼,提升自己的水平;可一旦成长过程中出现波折、反复,倒不如静下心来,在CBA继续打磨、提高。与其到NBA当个“酱油党”,还不如在家门口为自己的球队、自己的球队多奉献一些精彩的表现。
这绝不是“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而更应被理解为“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只有适合自己的环境才是最好的。(中国体育报记者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