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篮球迷都至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末,底特律活塞队和芝加哥公牛队之间的激烈竞争。这是一场充斥着大量对抗、强硬犯规和过度侵略性防守的血战,并最终演变成一场争抢东部霸主地位的争夺战。但是,大多数篮球迷不知道的是,这种竞争实际上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根深蒂固了。
1974年—对未来事物的体验
20世纪70年代中期,约翰·哈夫利切克和凯尔特人队再度踏上冲击总冠军的征程,考虑到他们在东部联盟的统治地位,这并不奇怪。然而,真正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活塞队和公牛队在西部联盟的竞争(当时处于西部),他们整个赛季都在争夺西部第二的位置,并最终在分区半决赛中相遇。活塞队在韦恩堡时期曾经是一支强大的球队,但自从搬到底特律后就陷入了困境。对于汽车城来说,那年他们的季后赛之旅本身就是个大新闻(自1968年后首次杀入季后赛);而公牛队则是一支只有8年历史的扩张球队,但与大多数扩张球队不同,此时他们已经7次打进季后赛。
尽管两队彼此不熟悉,但还是上演了一出“被遗忘”的季后赛经典。简单地说,这轮分区半决赛不仅打入抢七,而且其中四场比赛的分差都维持在5分以内。当然,经典比赛必定是由伟大球员所创造的,这轮系列赛自然也不例外,如底特律的鲍勃·雷尼尔和戴夫·宾,或芝加哥的切特·沃克和鲍勃·乐福,这些球员都是未来的名人堂球员。最终,公牛队经过七场激战以4-3险胜对手挺入分区决赛,这是当时公牛队季后赛史上的最佳成绩。对于这两支没有NBA冠军头衔的球队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好兆头。
1981-1984年—伊塞亚·托马斯和迈克尔·乔丹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进入20世纪80年代,底特律终于在1981年走上正轨,当时他们从印第安纳大学挖来了一位身材矮小,但极具运动天赋的控球后卫—“微笑刺客”伊塞亚·托马斯。第一年,作为球队的首发控球后卫,托马斯场均17.0分、7.8次助攻和2.1次抢断,帮助球队提升了18场胜利。在接下来的赛季中,活塞队又通过交易换来白人中锋比尔·兰比尔和替补得分手维尼·约翰逊。
不过,虽然兰比尔等人的加盟明显提升了活塞队的实力,但糟糕的防守也让他们举步维艰,1982年和1983年都没能杀入季后赛。直到1983年休赛期,活塞队请来“野兽派”代表教练查克·戴利后,他们终于在1984年以49胜的战绩重回季后赛。恰好在那一年,此前历经数年低迷期后,芝加哥在选秀大会中,摘下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的迈克尔·乔丹。当时人人都知道芝加哥有颗新星,只有没有人预料到,这颗新星日后会成为篮球界的主宰者。
1988-1989年—迈克尔·乔丹VS坏小子军团
两队之间的竞争直到四年后才开始,那时主教练查克·戴利已经把活塞队打造成了一支强硬、野蛮、粗暴、肮脏的防守队伍,这最终为活塞队赢得了“坏小子军团”的绰号。1987年是活塞队真正开始迈向辉煌的一年,他们在季后赛中杀入分区决赛,并与凯尔特人队拼到第七场才败下阵来。事实上,如果不是托马斯在第五场比赛中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他的一次糟糕的传球被拉里·伯德抢断,底特律将会提前一年踏入总决赛舞台。
另一方面,公牛队正处于强劲的复苏之中。乔丹克服了职业生涯早期的伤病困扰,成为最具统治力的篮球运动员。1988年,他是联盟最有价值球员、年度最佳防守球员、得分王、抢断王……唯一欠缺的就是总冠军。此时人们想知道的是,公牛队的支持阵容是否足以帮助乔丹夺得冠军。当两队在分区半决赛相遇时,答案很明显,他们太过专注于与活塞队的身体对抗,最终导致以1-4不敌对手,无缘下一轮。
1989年,事态进一步升级。活塞队彪悍的球风变得更加粗野、粗暴、坚决,他们以横扫的战绩挺入分区决赛,而对手则是自1975年以来首次闯入分区决赛的公牛队。对于公牛队来说,这轮系列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艰苦,也更具对抗性。乔丹还是老样子,场均砍下29.7分、6.5次助攻、5.5个篮板和2.0次抢断。在前三场比赛中,篮球界见证了公牛队的成长,但是他们仍然年轻,在以2-1领先的情况下,被活塞队连下三城结束了战斗。
1990-1991年—菲尔·杰克逊和斯科特·皮蓬开始反击
经过前两次交锋,公牛队知道唯一阻碍他们夺冠的球队是活塞队。因此为了找到解决方案,他们将助理教练菲尔·杰克逊提升为主教练,以对抗活塞队“乔丹法则”的防守,这一进攻体系被称为三角进攻。三角进攻虽然复杂,但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能够根据对方的防守变化而作出不同调整,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低位球员的个人能力,这套复杂多变的进攻体系的影响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1990年东部决赛两队再次相遇,这轮系列赛标志着竞争的顶点,战况之惨烈,为NBA史上所罕见。最有趣的一点是,两队都无法在客场取胜。活塞队在主场拿下前两场比赛,随后回到主场的公牛队以两胜扳平系列赛。最终,活塞队凭借主场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在第七场击败公牛队,连续第三年杀入总决赛。回顾抢七大战,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斯科蒂·皮蓬的“偏头痛”事件,他拒绝参加这样一场关键性的比赛,引起了芝加哥球迷的愤怒,这一愤怒持续了很多年。
1990-91赛季,活塞队和公牛队显然都处在十字路口。前者距离三连冠的伟业仅一步之遥,如果他们能够再度问鼎总冠军,将成为自60年代凯尔特人王朝以来,首支实现三连冠伟业的球队;而对于后者而言,如果那一年他们无法击败活塞队,突破瓶颈,28岁的乔丹所面临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
常规赛期间,芝加哥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了61胜21负的战绩,这标志着公牛队在这场竞争中首次占据主场优势。因此,当这两支球队再次聚首东部决赛时,胜利的天平已悄然向公牛队倾斜。在芝加哥体育馆轻松取胜两场之后,公牛队在第三场以6分优势击败对手,向人们发出了清晰而响亮的夺冠讯号。这一次,坏小子军团在压力下崩溃,公牛队给了他们一个耻辱的四场横扫,断然结束了坏小子们三连冠的美梦。自那之后,乔丹时代的公牛队打遍联盟无敌手,再未遇到如活塞队那样难缠的对手。
这场竞争对整个联盟的意义
从全局来看,这场竞争造就的不仅仅是乔丹和公牛队的成功,亦在NBA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从“黑白双雄”时代到“公牛王朝”时代,坏小子军团和乔丹的史诗对决无疑是一段堪称完美的过渡期。可以肯定地说,这场竞争将永远是城市体育史和NBA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只是由于它稀有的竞争程度,更为主要的缘由是,它为城市和球队赋予了冠军之外更大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