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不是面对悲伤不流一滴泪,而是擦干眼泪后微笑面对以后的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在发生,或欢喜,或悲伤,我们渴望幸福,但人生终究要经历酸甜苦辣生离死别,当离别出现天人永隔,怎样做才是对逝去之人最好的纪念,NBA球星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努力是最好的怀念
“你不能要求拥有一个没有风暴的人生海洋,因为痛苦和磨难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
生离死别,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这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障碍,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如何跨过去。
小托马斯在本赛季季后赛首战前得到了一个痛彻心扉的消息,妹妹希娜在车祸中去世。当时无论媒体还是球迷,都不知道小托马斯能否在随后的比赛中登场,他与妹妹的感情极好,这个打击来得太突然,这个打击太大了。
在巨大的悲痛面前,小托马斯选择了用比赛怀念亲人。在首轮比赛中,小托马斯场均砍下23分,带领凯尔特人在0-2落后的情况下大翻盘,连赢4场力擒公牛杀入东部半决赛。第二轮对垒奇才,小托马斯场均轰下29.5分,系列赛第二战更是狂劈53分。
“当我得知妹妹去世的消息,我曾想过放弃,那样做很容易,但我知道妹妹一定不想看到我退出比赛,我为了她要坚持下去,”小托马斯说,“我爱你,希娜,我很想念你,今后我会为了你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
在2017年季后赛中,扛着亲人去世的悲痛奋勇前行的并非只有小托马斯一人。火箭的贝弗利在西部半决赛第四场前,得到了祖父过世的噩耗,他当场落泪情绪失控。贝弗利在单亲家庭长大,除了抚养他成人的妈妈之外,给予他最多关爱的就是祖父,祖孙二人关系非常亲密,老家人的离去让贝弗利的心灵遭遇重创。
与小托马斯一样,贝弗利没有选择退出,他擦干眼泪披挂上阵,出战26分钟9投4中贡献10分4篮板6助攻,效率值高达+27仅次于哈登,帮助火箭以125-104大胜马刺,将系列赛总比分扳为2-2。“他是真正的斗士,人生中遭遇那么多的不幸,都挺了过来,一直在克服困难坚持战斗,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够在火箭成为首发控卫,”哈登说。
退一步海阔天空
“没有不可以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悲哀。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人生永远是多选题,而并非单选。在悲痛袭来时,你可以选择逆风前行,也可以选择退后一步蓄力而发,这没有优劣对错之分,人生终究要向前走,只是每个人方法不同。
1993年7月22日,迈克尔-乔丹的父亲詹姆斯-乔丹离开位于夏洛特的家,开着儿子送给他的雷克萨斯去参加一位老友的葬礼。那辆车是老乔丹的最爱,是他的骄傲,车牌上写着UNC0023,UNC是乔丹母校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缩写,而23是乔丹的球衣号码。
老乔丹的计划是参加葬礼后,赶赴乔丹举办的名人棒球赛,棒球是老乔丹父子当年的梦想。然而,老乔丹离开家后失踪了,直到警方发现那辆被严重损坏的雷克萨斯,并在一处沼泽地发现了一具已经严重腐烂的尸体。老乔丹遭到抢劫并被歹徒枪杀,罪犯为了掩盖罪行毁车藏尸。
父亲的离开对于乔丹打击非常大,他在此之前是队友、对手和球迷眼中的篮球之神,是顽强和坚韧的代名词,但乔丹也是血肉之躯,他心中也有最柔软的角落,一旦触碰也会心痛。“爸爸是我最好的朋友,是他教会我很多东西,”乔丹说,“那段时间,我总是会想起他,每当爸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就会停下手上的任何事情,我想他。”
乔丹做出了一个让篮球世界震惊的决定,他要退役。当时乔丹才30岁,刚刚率领公牛完成三连冠,但他却要离开NBA。关于乔丹那次退役有许多猜测,其中不乏一些阴谋论,但乔丹本人在与公牛老板莱因斯多夫的对话中,给出了最主要的原因。“我爸爸一直希望我能打职业棒球,我想去试一试,”乔丹说。
客观讲,乔丹在棒球赛场的表现并不出色,但打棒球那一年多的时间,让乔丹从父亲去世的悲痛中走了出来,他的身心得到了放松,重新唤醒了对于篮球的热爱。那次退役确实让乔丹失去了四连冠的良机,但为他提供了一个缓冲期,让他可以再次集中注意力,再造公牛王朝。乔丹在1995年复出,那一年东部半决赛不敌魔术,他在休赛期卧薪尝胆,1995-96赛季带队豪取72胜,东部决赛横扫魔术完成复仇,总决赛击败超音速开启第二个三连冠。
1996年6月16日,公牛与超音速总决赛系列赛第六场,公牛在芝加哥87-75取胜捧起总冠军奖杯。乔丹在比赛结束哨声响起时,抱着比赛用球趴在地板上,从肩膀的颤动可以得知乔丹哭了。当乔丹站起身,他抓住篮球,避开了球迷的视野,远离摄像机的镜头,躲进了球队的训练室,在那里大哭一场。
因为,那一天是父亲节。
无常如风起人生不可弃。
“人生当中都会有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不可能总是上演喜剧,但是当悲剧到来的时候请不要辜负风起来的时光。不管风力多大,扬起的尘埃有多少,还是要微笑着等风来,等风走。”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在生命教育理论中,有一个五阶段学说,当我们遇到灾祸时,首先的反应是否认,不相信惨剧真的发生,然后是愤怒,恨别人比自己情况好,恨自己无能为力。接下来是交涉,我们极力挽救,哪怕争取到一点点的机会。当交涉失败,我们会陷入消极,会感到绝望,并因此放手。最后,我们接受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