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言不合就调整”?
铁路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章指出,根据市场因素决定价格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铁总作为铁路运输企业是最了解市场状况的,这样可以制定更科学的票价,提高上座率,减少资源浪费,也可以提高整个铁路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再进一步来说,铁总通过这一系列票价改革也会更加了解市场需求,有利于未来高铁的规划设计更符合运输需求。”
在国外,高铁本来就是定位比飞机高的产品,无论是在高铁的创始国日本,还是在欧洲的德国与法国,高铁的票价定价都是要高于航空的。
以每个国家的每公里票价来看,中国的价格是全世界最低的,约为每公里0.04欧元,远低于西班牙的0.19欧元,以及法国的0.22欧元、德国的0.27欧元、意大利的0.25欧元和日本的0.22欧元。而且,中国还是世界高铁大国中唯一一个定价低于航空的国家。但其实,在交通运输工具种类繁多的当下,高铁也是需要参与市场竞争的,它的竞争力也从来不是因为它是一种廉价的交通工具,而是在于它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此外,正如网友所说, 20多年来铁路票价“一成不变”,但相应的铁路运营成本却在不断上涨,而自从铁道部政企分开后,作为企业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也是需要盈利的,一味的亏损和依靠国家的高补贴维持低票价的格局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高铁票价有升有降是“潮流”
任何一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都要靠价格因素来完成资源配置,它也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
高铁是一个具有出行代表性的产品供给,对其票价的调整,不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一时脑热”,而是社会、市场和效应之间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国家发改委也指出,要加强对铁路运输企业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要求铁总按季度将高铁动车组公布票价、执行票价、各区段旅客运量、旅客运输周转量和票价收入变动情况书面上报,以便及时调整监督。
但不管怎样,高铁票价的优化调整是否合理,最终要由市场来检验。